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2023-06-30 11:21:40 来源:大河网


(资料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伟大成就,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然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广泛存在。一些西化、分化中国的言论,一些以制造和传播意识形态偏见的方式不断挑起意识形态斗争的行为,都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持续威胁。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日常生活领域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兴奋区域”,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体现出强烈的渗透与反渗透特色。这种渗透以循序渐进和难以觉察为特征,使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风险更具有隐蔽性。这警示我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对我国日常生活领域的渗透、多元文化冲突对我国主流价值观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弱化,使得日常生活领域不仅成为意识形态生发的前沿阵地,而且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隐性区间。故而,除了要从宏观层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战略部署,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还要从微观层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领域的传播,为人民群众补充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可见,主流意识形态的微观传播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微观传播,必须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融入日常生活,在做好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筑牢群众思想基础和思想防线、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奋进伟力和实践伟力。质言之,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更加“接地气”。

一、“精神的太阳”:筑牢思想基础和思想防线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当前,日常生活领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场域,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以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扩张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干扰和打乱了人们的信心、信念和信仰,也威胁着社会稳定和安全以及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立足于这一现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唯一的“解困之道”。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特定的思想工作,对于整合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故而,要在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融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筑牢人民群众的思想基础和思想防线。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精神的太阳”,能够在人们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发挥指引作用,避免精神层面的无根状态。这意味着,要在思想和意识领域,通过主流意识形态所确定的各种观念,指引社会个体形成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各种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批判的武器”,能够在思想战线的交锋中发挥“战斗功能”。毫无疑问,只有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思想免疫力,才能提高人民大众鉴别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筑牢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蚀的思想防线。总而言之,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向日常生活,筑牢人民群众的思想基础和思想防线,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社会“黏合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因素,而人心向背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直接关联性。主流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黏合剂”,对培育和塑造民族精神、维系民族团结、促进各族人民之间达成价值共识具有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而言,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基础和民族精神信仰的支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社会效用就体现在其是一个民族赓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发扬光大,将各民族人民联合到一起,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因此,赢得民心,关键是赢得各族人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树立人民群众的信心、信念和信仰,从而以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现实出发,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能够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但也存在少数人因受到错误思潮或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要纠正人们错误的价值观念,就要让主流意识形态的“黏合剂”作用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作为人们生存发展、社会关系以及思想理论得以“立足”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土壤,因而不仅是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念滋生的空间,而且是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场域。事实上,从凝聚力、影响力来说,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向日常生活,旨在以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为重要途径,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让各族人民在现实生活实践中感知它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实现“得人心”,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物质的力量:激发奋进伟力和实践伟力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摆脱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从世界边缘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激发和凝聚的人民群众的奋进伟力和实践伟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掌握群众后形成的强大物质力量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中国梦是一项关乎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梦想,如果没有群众动员和力量积聚,就无法实现。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动员群众积极干事创业、凝聚强大实践能量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就要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进而将其转化为前行动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聚合磅礴伟力。可以说,主流意识形态既是“得人心”的观念基础,也是“聚人力”的动力源泉。要将这一基础和源泉付诸实践并发扬光大,就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微观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宣传、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持续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实现物质力量转化“日常化”“最大化”中增强为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实践力量。从本质上说,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融入日常生活,是给人民群众思想补钙、精神加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共同奋斗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日常生活领域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形成人民群众自觉行动的最广泛物质力量,从而实现“得人心”与“聚人力”的有机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这就用一句话概括了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向和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防范和化解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风险,必须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面向日常生活,以群众视角为导向,旨在以生活化、具象化的叙事和表达,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获得更具张力的生活空间,搭建主流意识形态微观传播的格局与图景。

(作者:李曼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习论坛》编辑部副编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