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老矣,KOC当兴。” 这是我在2019年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几年来,可以看到KOC营销已经成为营销圈的一种典型模式,在种草营销、私域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资料图)
今天,在知乎的发布会上,当我看到“知乎PU”的概念时,突然意识到:所谓PU(Professional User),不就是KOP吗?风云际会,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都在预示着: KOL与KOC之后,下一个要火的是KOP。
尤其是在当下的营销环境当中,KOP必将成为品牌们的引爆点。
KOP的全称,应该是“Key Opinion Professional”,可以翻译为“ 关键意见专业人 ”。
KOP,最核心的差异性体现在两点,首先是“ 专业 ”,这也是其得名的由来。在每个领域,都有浸淫多年的专业人,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他们处于隐身状态,不为大众所知,而有了互联网,他们中的很多人走到了前台,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造就了KOP这个群体。
这群人是什么画像?知乎平台上的PU就是典型。无论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子乾,或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物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汽车系本科、博士@张抗抗,还是解放军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硕士、10年口腔医生@野生牙医 都是如此。
这有点像是日本的“职人”,他们是掌握顶尖工艺的手艺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日本有两个词来形容职人:“一生悬命”,即从头到尾,自始至终,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贡献在自己的职业上;“一筋”,执着,坚韧,一条道走到黑。《寿司之神》中的小野二郎,《编舟记》里用二十年时间编纂一本辞典的编辑都属此类。
KOP相当于是中国各行各业的“匠人”。历史上沉心于木工的鲁班,痴迷于治水的李冰,设计建造赵州桥的李春,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被称为“女纺织技术家”的黄道婆,都是匠人的代表。
KOP,从专业程度上,与这些类似,就像是这个时代的新职人、新匠人。 相比KOL,他们对自己所处的领域更懂行,所分享的知识更权威、客观,甚至更有趣更有创意。
KOP的另一个关键词,是“ 价值 ”,即他们所分享的知识对于大众具有价值。打个比喻,一个个KOP就像是一个个领域的知识布道者,去伪存真,帮助大众消除知识的迷雾,传递价值。站在品牌的角度,KOP的分享也能激浊扬清,让真正具有产品力的品牌脱颖而出,而让那些用智商税欺骗消费者的品牌现出原形。
我讲两个典型的例子,从中可见KOP的价值。一个是我自己,因为入耳式耳机戴起来比较难受,所以想买一个骨传导耳机,但是又不知道骨传导耳机的技术原理和选购法则,于是我就在知乎上查阅了大量的问答内容,在众多KOP的讲解下,深入了解了产品的性能和原理,他们科普了骨传导的优势和区别,最终帮我买到了自己心仪的产品。
另一个是我的一个朋友,她在买化妆品时,对化妆品中的烟酰胺比较好奇,于是在网上搜索,看到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博士的科普文章,了解了成分的真实功效。她了解到,不能只盯着单一成分,而是要看烟酰胺和其他成分的综合作用。
所以, 如果说KOC是真实的消费者分享自己的产品使用经历,那么KOP就是分享专业内容,传递知识价值。 用金字塔来比喻,KOP就是关键人物金字塔的塔尖,KOL是金字塔的中部,而KOC则是金字塔的基座。
任何一种营销模式都有其兴起的内在原因和底层逻辑。 KOC的兴起,对应的是私域流量运营的趋势,而KOP的兴起,对应的则是产品力营销回归的大势。
从大的维度来看,营销可以划分为产品力营销和品牌力营销,前者聚焦在产品的品质、功能、工艺、成分等传播上,而后者则强调品牌精神的传递,与消费者进行情感共鸣。
产品力营销的回归,本质上是用户之变。 据麦肯锡2022年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相较于情感因素,消费者在制定购买决策时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功能。2022年,作为中国消费者购买快消品时最看重的因素,“功能”不仅夺得王位,还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凯度《产品力营销白皮书》也显示,82%的消费者相比疫情前,会更慎重挑选所要购买的产品,71%的消费者认为比起促销,更看中产品对自己有没有用。
这一切都展现出同一个结论: 用户变得越来越理性,相比过去情感驱动的冲动消费,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力。 以化妆品为例,如果说之前消费者会因为品牌广告中模特或明星的“美”冲动选购,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变成“成分党”,购买之前会详细了解产品背后的成分、功效。
我持续跟踪的手机行业也是这样,过去用户是平均24个月换机,现在则延长到36个月,不是消费者不换机了,而是当品类更加成熟,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理性,在选购产品上更看重综合配置,以及实际使用体验。
显然,品牌们也看到这种趋势,并积极拥抱。极光的调研显示,87%的企业注重产品力营销,而凯度在总结分析了2022年天猫双十一部分企业Top30热销产品的产品标题后发现,品牌都在不遗余力地展示自身的产品力。比如日化美妆热销品的关键词是“烟酰胺”,食品饮料热销品的关键词是“Omega3”。
而要进行产品力营销,KOP将能有极大的用武之地。根据著名的《引爆点》一书中的“引爆点理论”, 品牌要想引爆产品流行,有三条规则:关键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对应的其实是人、内容和场景这三个营销的核心要素。
所谓关键人物法则,是指引爆流行需要找到关键人物。 当品牌需要将饱含技术含量的成分、工艺、技术传递给消费者,而且还要让消费者信服,KOP是最适合的连接器。
比如,化妆品的“成分党”们,在知乎搜索美妆成分后,会有不同的KOP现身说法:既有皮肤科医生的科普,也有配方师的解释,还有生物医学博士从健康角度的介绍。
附着力法则,相当于一种内容包装方式,它决定内容能否吸引人的注意力,能否令人难忘,是否能促成变化、激发人们采取行动。产品力营销,一般比较枯燥,普通大众往往很难有耐心了解。 真正好的KOP,不仅懂行,更要在传递知识时通俗易懂,让用户爱看、相信。 在这方面,既需要KOP自身的能力,有将复杂知识翻译成大众语言的能力,又要有平台的策划,让内容兼具专业化和趣味化。
引爆点理论的环境威力法则,讲的是场景,即你的营销或者传播是在什么情形下对于能否引爆至关重要。流量场,可以分为大众流量场和专业流量场,前者在用户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的情况下,虽能大曝光但实际效果有限;后者则真正能够精准切中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探索需求。尤其是 在产品力营销中,用户需要的信息维度不是多,而是精、准 ,这种时候,类似知乎这样汇聚KOP的专业讨论场显然更具价值。
因此,产品力营销中,无论是借以撬动用户的关键人物,或是有强附着力内容,还是具有强威力的环境,都与KOP息息相关。
说到KOP,一定有人持不同意见:这是不是玩文字游戏?造概念?
在品牌进行产品力营销时,尤其是产品的工艺、功能、成分具有比较大理解门槛时,KOP以其专业与价值特征更适合。
客观的说,KOP、KOL、KOC之间的界限并非那样清晰,而是有很大的交叉。对于品牌来说,这些关键人物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营销目的和目标受众进行合理选择。很多时候, 三者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协作、组合的关系。
KOP本质上,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只要能将专业和价值发挥出来,品牌内部也可以孵化出自己的KOP。比如有品牌的研发负责人或者产品经理,在知乎上“亲自答”,为用户关于产品的问题答疑解惑,也是KOP。
当然,品牌在进行KOP、KOL、KOC营销时,选对平台也至关重要。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三类关键人物都有典型聚集平台。大致来说 :
知乎是KOP的典型平台 ,知乎平台上高学历用户占比更高,具备职人身份的创作者比例更高,就是例证;。
微博、微信公众号则是KOL的典型平台 ,大V是他们的另一种称呼。
KOC的典型平台包括小红书、快手等 ,并由此诞生了“种草达人”、“老铁”等相关词汇。
营销的本质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给正确的人传递正确的信息。有了KOP等关键人物,将能让这种传递的“正确性”大大增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