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大结局了,上一次引发如此热烈的全民追剧潮,好像还是《人民的名义》。
【资料图】
作为扫黑佳作,《狂飙》确实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不会浇灭观众的追剧热情。
但《狂飙》播出至今,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观众如此喜爱高启强?
剧集播出过半时,就有观众表示:自己不自觉会代入高启强,头一次希望反派能赢。
当时,我以为这纯粹是夸赞张颂文演技太好,以及编剧对高启强的塑造十分立体。
但看到大结局,我才发现,是高启强被严重美化了。
看剧的都知道,高启强是一个反派,是一个无恶不作的黑社会。大结局,高启强、唐小龙、赵立冬都被判处死刑。
但评论区有很多观众在高呼,“随便把阿强关两年就得了”,“舍不得阿强”“高太可怜啦”!
一个无恶不作的反派,竟让观众如此不舍,惩奸除恶,不应该大快人心吗?到底是张颂文魅力太大,还是高启强魅力太大?
仔细分析,会发现编剧把高启强写得太完美了。
他一开始只是一个照顾着弟弟妹妹,安心做点小生意的鱼档老板。
因为被欺压、被蹂躏,生死都被人拿捏时,奋起反击,一步步向着黑老大的位置迈进。
在编剧的笔下,高启强能屈能伸,能首次见面就下跪叫爹,之后得意了,又能把泰叔拿捏。
高启强专情,初次见面对陈书婷暗生情愫,之后矢志不渝,唯爱她一人。陈书婷去世了,高启强还甘心替他养儿子。
高启强有义气,老默为他而死,所以他好好抚养老默的女儿黄瑶,让她参与公司的财务管理。
高启强被抓,黄瑶的实名举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没想到,大批观众站在高启强的立场,骂黄瑶是白眼狼。
这时候,不应该夸赞黄瑶忍辱负重,勇敢机智,为扳倒黑恶势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吗?
高启强作为在京海纵横20年的黑老大,养的两个小孩都是别人的,自己愣是没有一个孩子。
不得不说,这实在太脱离实际了。传宗接代的观念,时至今日都没有消减,家大业大的高启强,难道就不想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延续血脉,接手自己的产业吗?
网上还出现了这样一个词条:高启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样的问题还有疑问,还需要讨论吗?他无视法纪,随意杀人的时候,大家难道忘了他是一个恶魔的本质吗?不少观众也表示不理解。
《狂飙》是扫黑剧,但更多的篇幅,是用来展现高启强从善到恶,然后一部部做大做强,还有观众称这是一部“励志剧”。
反观剧中的正面人物,大多人设扁平,连安欣都不太讨喜,徐忠抓捕杨建的那一段,更是被骂惨了。
仅有李响,因为做了卧底,角色戏剧性强,算是最让观众喜爱和心疼的正面角色。
其实在影视剧里,有不少精彩的反面角色,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从心怀抱负的小镇有志青年,到深陷黑恶泥潭的不法高官。
观众理解他的经历,也会对他产生同情,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他被抓时,观众没有替他惋惜,而是觉得他咎由自取、他活该。
一部影视or文学作品,到底需不需要三观?有观众说,自己在生活中已经够累了,不想考虑三观,就想在剧里看到一些爽的、痛快的人物角色,高启强就是如此。
但影视or文学作品,一定需要三观。今年一月初,四川戒毒点名批评网友小说《风情不摇晃》,该小说在书中美化毒贩、矮化警察,对三观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网友也纷纷表示:这种的小说就应该被禁止!
虽然《狂飙》不至于矮化警察,但如此美化罪犯实在没必要。据悉高启强的人设,是由多个现实原型组合而成,现实中的黑色势力,比高启强要狠辣千万倍
为何在剧中,把高启强描述得如此有魅力?
有一门专业叫犯罪心理学,专门分析罪犯的动机,以及TA的成长历程,以此推断出他变坏的原因。
一开始,高启强的恶或许是被迫,但后来的恶,都是高启强自作自受啊!有人劝他,有人想把他拉回来,是他自己不愿意。最后他被审判,为什么要同情他,为什么要不舍呢?
一部精彩的、经得起推敲的扫黑剧,正派和反派应该是有来有往,势均力敌的。但《狂飙》里的安欣,一直被碾压,后来的侦查破案工作,也并不惊心动魄,更多的是靠罪犯“自爆”。
男主角张译自《狂飙》开播,从未发过任何一条宣传微博,是否代表着,他本人也对安欣这个角色不太满意呢?
翻看张颂文的微博,会发现,他其实在努力引导。他发文说“选错了,走歪了,往后的每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在大结局的告别小作文里,他回答了观众的提问:“最喜欢哪个阶段的自己?”“想回到旧厂街的鱼档。”
张颂文花了大篇幅,描绘了他想象中的,高启强的平凡幸福生活。
张颂文对于高启强所谓的“走上人生巅峰”没有半点陈述,他也想把观众从所谓的“励志”里拉回来。
恶就是恶,不需要过度美化,更不能去吹捧。希望下一部全民爆剧,能够把正面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一些,不要本末倒置了。
标签: